自然灾害—飓风

发布时间:2020-08-27 文章来源:

  “米奇”是谁?

  1998年10月22日,迈阿密的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工作人员十分肯定:这场小型热带气旋是由从非洲西海岸向中美洲地区移动的闷热气流造成的。因为这是这一年中发生的第13次飓风,它被命名为飓风“米奇”——M是英语字母中的第13个字母。

  开始只有一股小热带气旋在牙买加以南650千米的地方盘旋。但是只过了2天,它就增强成了强热带气旋,到26日它已经变成了一头真正的怪兽,“米奇”开始破坏了。

  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沿海地区的人们虽然也接到了警报,但是海岸很快就被200多年以来最强烈的飓风横扫而过。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噪声,“米奇”以超过200千米的时速冲向沿海地区,进而侵犯内陆。损害了砖体建筑、铁皮小屋、沥青路和钢制桥,树林、咖啡豆和香蕉种植园也没能幸免。整个地区陷入一片汪洋之中。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一次倒退了好几年。

  至少拖走了1.2万人的生命。300万人无家可归,倾家荡产。其中洪都拉斯的情况更为严重,摧毁了144座桥梁和140条公路,80个村庄被夷为平地,重建工作估计要持续10年。

  飓风的名字

  更容易区分各种飓风,自1953年起,美国人就开始为它们命名。开始时,飓风的名字都是些简单易懂的女性名字,并且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年的第一场飓风都重新从A开始命名。从1979年起,美国的飓风也开始有了男性名字。名字列表提前五年就已经制定出来了。

  飓风的命名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不一样。西太的台风是由日本气象厅负责命名。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的飓风由NHC(国家飓风中心)负责命名,而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的飓风命名表不一样的;中太平洋的飓风命名由CPHC(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负责命名,也有自己的命名表,这里的CPHC和NHC都是NOAA(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管理局)的下属机构,还有一个机构是JTW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对全球的热带扰动进行分级。

  此外BOM(澳大利亚政府气象局)下辖四个为热带气旋发报的机构,分别位于珀斯(PERTH)、达尔文(DARWIN)、布里斯本(BRISBANE)和墨尔本(MELBOURNE)。负责东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每个机构负责的区域内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不一样。

  热带气旋是怎么形成的?

  热带气旋形成于夏末时节,这是热带地区的海水温度在27℃以上。阳光照射使大量水分蒸发,水蒸气随着空气迅速抬升。在近地点,空气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出。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这些气流最终也会像螺旋一样旋转起来——就像水流入下水道一样。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形的热带气旋。

  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气旋的中心,即“风暴眼”区,气流平稳,但在中心区周围却是狂涛骇浪。只有当热带气旋通过大陆或者遇到冷空气时,它才会慢慢“消停下来”,因为此时湿热空气的补给不在充足了。热带气旋失去了维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迅速减弱消散。绝大部分的热带气旋登录后一至两天即变成组织松散的低压区。

  热带气旋在以35-5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时,不断把水蒸气刮向高空,为自己补充能量。专家们计算得出,仅一次飓风产生的能量的3%就足以满足美国半年的能源需求。

  

热带气旋的形成

  飓风的等级

  飓风的强度通常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SHS)来计算,分为五等级:

                                               *以飓风中心风速为准

  飓风的危害

  飓风的影响范围可达数百千米。它们以300千米/小时的速度围绕着风暴眼区旋转,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飓风的危害首先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人们无法预知飓风的前进路径。当它经过陆地速度缓慢下来时,也有可能突然重返海洋,重新获得破坏能量。这种飓风可以持续2周之久,肆虐几千千米的广大区域。

  

  加尔维斯敦灾难之后发生了什么?

  1900年9月8日下午,墨西哥湾繁荣的港口城市加尔维斯敦在早上就出现了强风和大雨,引起城中一片混乱。气压计的液面不断下降,气象服务站的负责人坐不住了,尝试着让居民撤离城市,结果却是徒劳。如入单,时速高达160-200千米/小时的狂风拍打着海面呼啸而来,飓风袭击了这座城市。再想撤离已来不及了。7个小时后,当地的4万居民中有6000人死于飓风引起的狂风和潮水中,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死亡人数是加尔维斯敦死亡人数的一倍。

  这场飓风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为避免相同的悲剧发生,该城市修建了一条16千米长的堤坝。现在美国各地更是都建立了飓风预警系统。

  不只是风暴可以造成破坏,飓风还可以引发洪水,而洪水造成的死伤比风暴还要严重。洪水通常是由飓风引起的瓢泼大雨和海啸造成的。

  飓风可以提前预知吗?

  气象学家们经常可以根据一些可疑的云像成功判断出是否可能形成飓风,比如飓风“米奇”。

  此时气象卫星和固定的监测站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较困难的是准确预测飓风的移动路线,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风暴猎手”们一直在致力于这种预测工作。

  美国气象部门勇敢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载有特殊装备的飞机直接飞入风暴眼,已测量飓风的“脉搏”——气压、温度、风向和空气湿度。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数据,才能推测出飓风的移动方向。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确定飓风的结构以及移动路线,飞行员们必须从不同的方向穿过风暴眼至少5次。采集到的数据被传输到佛罗里达州的国家飓风中心,在哪里,研究者把它们与气象卫星发回的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做出路线预测。尽管如此,气旋的移动方向经常不在预测路线的范围之内。

  

  热带气旋在哪里?

  每年,地球上都会有30-100个热带气旋形成,地点不仅仅局限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而是海水温度超过27℃的所有地区,一般在赤道南北纬20℃ -10℃的范围内都有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它们的名字也因为发生地点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印度称为气旋,安州成为威利,西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美国称为飓风。

  1959年9月25-26日,异常可怕的台风登陆日本港口城市名古屋,气象学家们将其命名为“维拉”。当潮水涨到最高位置时,“维拉”也到达海岸。20多艘船只被冲到岸上,在潮水的进攻下,防波堤、水坝、桥梁和建筑物纷纷崩塌。几个小时之内,1/3的城市就处在一片汪洋之中,4500人丧生,3.2万人受伤,4万多家庭流离失所,庄稼绝收。

  1987年11-12月间,西太平洋的台风“莲娜”在南中国海北部遇上当时最强烈的西伯利亚寒流,使香港的气温由26℃急速下降到9℃以下,冬季提早降临香港。

  

  什么是龙卷风?

  热带气旋主要危及船只和海岸地区,它的发源地是海洋。而龙卷风则形成于陆地。在美国北部辽阔的平原上每年都会有龙卷风光顾。

  当干燥的冷空气与潮湿的热空气相遇,并且热空气向冷空气的下方推进时,就会形成龙卷风。冷空气因为密度大最终会呈漩涡状下沉,同时上升的热空气冷凝并开始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接着,气旋越变越小,速度越来越快——就像做旋转动作的溜冰者。突然从层中将落下一条像大象鼻子一样细长的白色气管,当它碰触到地面时会形成向上的漩涡。这个500千米/小时速度旋转的“象鼻”将所有挡住它去路的东西都卷到空中:树木、汽车、房子。就连沉重的火车车厢都被吹得像纸片一样到处跑。

  龙卷风通常时间较短,只能持续几分钟,袭击范围小,长度一般数千米,宽度在50-100米之间,但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废墟。它的破坏力极强,而且完全不可预测。

  

  龙卷风猎手

  一旦监控仪器显示龙卷风正在接近当中,美国的风暴研究者们立即登上载有特殊装备的汽车,快速赶往现场。它们会尽可能地接近龙卷风,把它拍摄下来并用雷达进行测量。可放置测量仪器的,用铅块配重的小型装甲平台被人们称为“海龟”,人们把它放置在龙卷风的必经之路上,它可以自动记录龙卷风的数据,电脑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三维画面,然后专家们就可以推测,龙卷风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方了。

  龙卷风带

  人们把美国的中西部地区称为“龙卷风带”,因为这里平均每年有800次龙卷风光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4年,两天内就有93次龙卷风肆虐,造成322人死亡。在这里每个季节都会出现龙卷风,“旺季”是在4-9月之间,因为此时热空气的上升势头最猛。

  暴风雨是怎么形成的?

  暴风雨也是强烈的风暴,但与飓风相比,它只能算是飓风的小弟弟。热带气旋从温暖的海洋蒸发的水蒸气中获得能量,暴风雨则靠冷热空气团的温差维持存在。在冬季,大西洋上空这两种气团的冲撞最为猛烈,产生的气流速度可达130千米/小时,它们所到之处只留下一片荒芜。

  几乎每个冬季欧洲都会遭受到暴风雨的袭击。连续出现的暴风雨被称为“暴风雨家族”。迄今为止,最猛烈的一次暴风雨是1990年发生的冬季五姐妹——“达莉亚”、“赫尔塔”、“朱迪丝”、“薇薇安”和“维比克”,它们袭击了西欧大部分地区,致使大约200人死亡。

  1999年12月,暴风雨“罗塔尔”以超过250千米/小时的速度横扫法国、瑞士和德国南部。在德国,有17人死于这场暴风雨,大片森林被破坏,重新造林还需要几年时间。

  

  风暴发生越来越频繁吗?

  据观测,现在世界上的风暴发生呈增长趋势,特别是飓风的数量自1995年以来增加迅猛。气候学家们推测,这是受洋流影响的自然循环结果。根据这一理论得出,如果前20年风暴频繁,那么后20年的风暴就会少一些。

  不久之后,全球变换可能也会对这种自然波动产生影响。科学家们已经计算出,海洋温度每升高1度,热带气旋的时速大约就会提高11千米。此外,随着全球变暖,水温达到27℃的洋面也会增大——27℃是形成热带气旋的温度。最后,还有一种气候现象也会对地球上的风暴频率产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大约每4-6年,并且总是在圣诞节期间,秘鲁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温会异常升高。通常情况下,东南信风会吹走南美洲西海岸的表层温水,使深层冷水上升,而此时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导致被吹走的表层温水向南美洲地区倒流。厄尔尼诺现象,又被称作“圣婴现象”,它改变了热带海域的风向、风力等情况,对地球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人员仍在探索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飓风专家们怀疑,厄尔尼诺阻碍了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区飓风的形成。却给西太平洋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台风。有时,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太平洋海面温度会显著下降。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拉尼娜现象,意为“小女孩”。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风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图文编辑:张丽瑛  

来源:《自然灾害》[德]雷纳·克鲁门勒/文、[德]弗兰特·克里门特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