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科考任务

2018-09-30 文章来源: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018年9月29日中午11:40,“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科考任务,抵达青岛母港。中科院海洋所党委书记王辉、科技处及科考船运管中心、相关课题组工作人员到码头迎接。

  按照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海上调查任务,“科学”号2018年8月20日于薛家岛码头启航,赴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中部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航次以热流数据观测为主,结合多道地震、重力、磁力、多波束等走航式调查,并在重点研究区域开展沉积物底质调查研究。该航次调查主要围绕以下3个科学目标: 1)获取多道地震、重力、磁力、多波束等地球物理数据,查明海区内地貌、浅层沉积层及深部壳幔结构特征;2)采集沉积物样品,揭示俯冲带基底岩石的物质组成及热参数;3)开展海底热流观测,研究马里亚纳俯冲带流体和地震活动机制及二者的流固耦合关系,深入认识俯冲过程。  

 “科学”号靠港薛家岛码头

  本次调查区域主要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中部区域,科考船于8月30日到达研究区,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热流调查的原位监测的实时传输,保障了数据质量和仪器设备安全,提高了热流作业效率与数据精度,在海沟外隆和弧前区域获得了大量低间距、高密度热流观测数据;完成多道地震、重力、磁力、多波束、浅地层剖面及ADCP的同步观测,采集马里亚纳海沟弧后盆地与帕里希维拉海盆的综合地球物理数据。顺利完成各项科考调查任务于2018年9月29日返回青岛,停靠薛家岛码头,考察历时41天,航程12200余公里。

 后甲板热流计入水

 原位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作业现场

  本航次是我所首次在马里亚纳俯冲带开展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在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中部获得了丰富的海底热流数据、重磁震多波束等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并在重点海山区获取沉积物与岩石样品,数据覆盖了俯冲带的多个主要构造单元,这些数据的获取将为揭示俯冲带的精细地貌、沉积层序及地壳结构,进一步深化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地震孕震机制及水热流体循环,特别是地震与流体的耦合关系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观测数据。

  (本新闻稿由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王秀娟研究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