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综合科考

2019-06-1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考察船队

    日前,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的多学科综合科考,目前正在返航途中。

  “科学”号正在执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科考团队对热带西太平洋的一座人类从未探测的海山,开展了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化学、生物、生态等多学科综合探测。6月15日,随着水下缆控潜器ROV的最后一次下潜和回收,已圆满完成海山调查任务。

  目前,已完成水文、化学、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调查站位30站,包括每6小时一次的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

  科考团队利用水下缆控潜器ROV完成19个潜次,开展海底生物和岩石观测和取样,共获取深海巨型生物标本860号超过255种生物,岩石85块。

  返航途中,科考队员还将开展一个生态大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调查,预计6月22日靠停厦门港。

  这是“科学”号第5次执行海山综合探测航次任务,也是徐奎栋研究员连续第四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海山综合探测航次,本航次突破以下之最:

  1、调查的水体站位最多:完成水文、化学、生物生态调查站位30站,包括每6小时一次的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

  2、水下缆控潜器ROV下潜次数最多:完成19个潜次,突破单航次的新下潜记录。

  3、获取的生物样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共获取深海巨型生物标本860号,超过255种巨型动物。

     采集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见到的生物,包括多种珊瑚、多毛类、软体动物,还有一些活动能力强、非常难以采集的虾蟹和鱼等生物。

  4、新发现最多:发现了稀有的海蛞蝓,未知的珊瑚、马蹄螺、深海扇贝、多毛类、海鞘等罕见深海生物。发现了五彩斑斓的深海珊瑚林,多种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现象,看到深海虾如何孵卵等。观察到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的现象。以前只知道海星成灾会毁坏浅海珊瑚礁,没想到海星也会影响深海珊瑚的生存。

  这些丰富的样品和初步新发现,将为海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提供重要的资料。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研究员

科考利器—4000米级水下缆控潜器ROV下潜海底

ROV下潜推进器搅动海底沉积物形成奇异的“海底龙卷风”旋涡

ROV拍摄位于1870米海底的饱食沙子的半索动物

ROV拍摄位于1850米海底的“海猪”,一种深海海参,背面有触角,腹面有管足

ROV拍摄的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的现象

ROV拍摄的红黄相间的珊瑚,即红色的拟柳珊瑚被黄色的群体海葵侵染形成

ROV拍摄位于1071米海底“母子情深”温馨画面—大虾背小虾

供稿:姜金光

编辑:张丽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