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以“开放融通、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暨青岛国际海洋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一堂,共同推进各国海洋领域的深度合作。
下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保障海洋健康,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采取线下会议+线上剪辑点播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作为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分论坛之一,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共70余名嘉宾参会,围绕健康海洋重大需求,共商国际海洋健康发展大计,深入探讨保障海洋健康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愿景,推动全球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山东省海洋局燕东副局长,青岛西海岸新区邵睿副区长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执行秘书朱文熙先生发来视频致辞。
国际健康海洋高端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
在大会特邀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民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孙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日本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渡边良朗,韩国汉阳大学教授蔡辰豪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江桂斌院士围绕“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介绍了国内外为保护海洋环境开展的行动和作出的努力,回顾了渤海区域在过去二十年所做的海洋污染防治工作,指出未来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顶层设计和加大科研投入,将保障海洋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落到实处。
江桂斌院士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戴民汉院士作了题为“海岸带-近海多界面跨圈层相互作用与可持续健康海洋”的演讲。他认为,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局地人为活动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在发生快速且大幅变化,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建设海洋综合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科学决策,启动蓝色经济行动,可以有效支撑海洋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与繁荣。
戴民汉院士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孙松研究员在“协同发展是健康海洋的基础”演讲中表示,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是解决我国渔业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渔业资源的健康生态系统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是协同发展过程中实实在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孙松研究员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王凡研究员在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演讲中,介绍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进展和未来发展蓝图。他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从海洋系统角度看近海健康问题,开展中国近海与邻近大洋的“协同研究”,实现陆海统筹、大洋与近海统筹、科学与技术统筹、科技与社会统筹。围绕海洋观测体系构建影响机理认知、决策平台的建设、演变效应应对、资源持续利用,开展多学科全链条研究和应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王凡研究员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渡边良朗教授、蔡辰豪教授以视频录播报告的形式,分别带来了“西北太平洋渔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母暴发与未来海洋胶质化的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凯发布《东亚国家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行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保护海洋健康发展方面,东亚各国有着共同的愿景,蓝色合作是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东盟国家围绕海洋合作形成大量共识,将理念转化成行动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凯发布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宣布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计划,动员政府、科学家、企业、社会开展海洋科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扭转海洋健康衰退趋势,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次国际健康海洋高端的举办,紧紧围绕健康海洋等重大需求,紧紧把握国内、国际海洋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凝聚国内外海洋领域院士、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强化与东亚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与联动,形成积极有效的论坛成果,将有力推动海洋健康相关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在9月2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的重大项目签约环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高端装备研发、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在海洋样品“采集-储运-物联管理”、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双方计划共同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海洋研究所参加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重大合作项目签约